nczyjgx@163.com

课程发展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也是以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这一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等。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具体定位是: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后备力量。

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之,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全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该课程于1993年在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设置,后来又陆续在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开设。在这期间,我们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使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本课程在我校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发展阶段(1993.9-2003.3)

1993年在中专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增设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1997年该专业在校学生达1200多人,实施模块教学、会计岗位教育,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1998年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会计电算化大专生,目前已毕业600余人。

1999年,《会计电算化》课程被确定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初步确立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教学版财务软件的选择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始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注重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

(二)高职改革阶段(2003.4-2007.6)

2003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同年11月制订三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讲授账务和报表两个基本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工资和固定资产系统,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和职业技能培养,在总结前几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配套的实训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和配套实训资料和模拟习题集的编写。

2004年部分教师参加了南充市财政局组织的会计电算化师资培训,并成为后续培训的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得到了提高。加强教材建设,主编了《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实训》6本高职高专教材。

2005年开始实施“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校学生参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资格考试,合格率连年在90%以上,远远超出南充市平均及格率。

2006年,学院投入巨资改善教学条件,重新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件升级为用友U 8.50,并新购置了金蝶K3财务软件,初步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网页,课程的内涵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该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三)精品课程阶段(2007.7-2009.11)

2007年会计电算化课程被确立为院级第二批精品建设课程,并开始启动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团队,教学队伍对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授课教案等教学文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制定了课程标准,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使本课程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成熟的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2008年成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2009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四)精品资源共享课阶段(2009.12-2015.9)

为进一步扩充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了网络实训平台,全面实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努力,本课程的网上资源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